<track id="0sjhs"></track>

    1. <wbr id="0sjhs"></wbr>
      熱線電話:010-81703777 中文 | ENGLISH 企業郵箱

      首頁 > 中文 > 新聞中心 > 行業相關動態 >

      行業相關動態

      內鏡消毒現狀令人揪心

      2012-05-18 10:08

      “一份覆蓋全國21個省、直轄市80余家醫療機構的調查顯示,我國消化內鏡技術水平快速提升,但醫院內鏡消毒合格率不容樂觀,消毒監控應加強。”5月25日,本報一版刊發《內鏡消毒合格率不容樂觀》的消息在業內引起關注。目前,我國內鏡消毒究竟存在哪些問題,由哪些原因造成,該怎樣解決?日前,記者采訪了北京市多家醫院。

         內鏡消毒全局狀況不明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我國內鏡消毒的全局狀況不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六億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并沒有專門組織過全國范圍的相關調查。但是,僅從一些局部調查結果也可窺見問題的嚴重性。

              發表在去年第4期《中國消毒學雜志》上的一份新疆烏魯木齊全市醫院內鏡消毒現狀的調查顯示,該市部分醫療機構無獨立的內鏡清洗消毒室,內鏡室環境衛生質量合格率為57.14%。內鏡清洗消毒存在不用流動水、刷洗步驟不合格的現象,操作方法合格率為70%;清洗消毒時間符合率為65.71%;內鏡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為68.09%。

              李六億介紹,自從2004年6月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實施后,全國各地的內鏡消毒狀況較以往發生了較大改觀,內鏡消毒已經逐漸告別了“三桶消毒法”,程序變得更加規范。但她也表示,如果想要保證消毒效果,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很多:硬件方面,包括有獨立的清洗消毒空間、足夠的診療和消毒儀器設備等;軟件方面,需要醫院建立并執行相關制度和洗消程序,保障洗消人員的數量、素質和培訓,定期的內部監測和醫護人員對手衛生的依從性等。任何一個方面不滿足,消毒合格率都不能得到保證。

         北京市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武迎宏告訴記者,除了消化內鏡,其他纖維內鏡(如喉鏡、鼻內鏡、支氣管鏡等)的消毒管理更需要關注。她說,基于各臨床專業的特點,目前國內很少有醫院將這些內鏡按規范進行集中消毒管理,大多分散在各科室內進行,對其監管和檢查也未真正形成制度。

         其實,對內鏡消毒放心不下的不只有醫務人員。6月22日7時多,記者在北京市某三甲醫院的消化內鏡室門口碰上了因胃出血來醫院做胃鏡治療的林大娘。她告訴記者,畢竟是要將一根管子從嘴進到胃里,衛生問題肯定關心,但大醫院還是相對讓人放心些。她還聽別人說,如果怕胃鏡消毒不好,最好的是第一個上臺子,所以她早早地來到醫院。

         “不夠用”導致消毒潦草

         初洗是拔鏡后進行的第一步手工清洗,無論是采用人工消毒還是機械消毒方式都必須先進行徹底的初洗。以胃鏡為例,由于胃鏡的管腔又細又長,不容易刷洗,有的醫院甚至不用專用刷子或用非流動水清洗,清洗不徹底導致有機物殘留,影響消毒效果。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何在?

         “我們在檢查中發現,有的醫院只有一臺機器、一條鏡子,但一上午就預約二十幾個病人。”北京市消化內鏡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辦公室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副主任冀明告訴記者,按照規范的程序,一條內鏡的洗消過程用時30分鐘左右,對于一些擁有2條~3條胃鏡和一個檢查臺的醫院來說,一上午能預約10個患者也就基本飽和了。醫院內鏡不夠用,必然導致有些醫院壓縮消毒時間、洗消過程潦草,而這也是造成內鏡消毒不規范的重要原因。

         記者采訪獲知,目前,一條普通的國產胃鏡價格大約20萬元,進口的30萬元左右,而電子內鏡主機則在百萬元以上。在北京市,做一次胃鏡檢查的費用是250元,于是一些只能運用胃鏡開展檢查的醫院,不愿意投入太多洗消成本和時間,而是在加快周轉上做文章。

         根據去年北京市消化內鏡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對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的調查,北京市用人工清洗消毒法進行內鏡消毒的醫院有49家,用機械消毒的醫院有8家。對于那些采用機械消毒的醫院來講,消毒成本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筆費用。“一臺自動消毒機少則50萬元,一桶消毒液1500元,一個月要用4桶,還有過濾塞、消毒機自身的消毒濾片和機器自然耗損等費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外科胃鏡室主管技師梁進雨說,內鏡診療本來就不賺錢,一些小醫院更不愿意在消毒上投入太多。

         事實上,除了錢的因素,內鏡消毒水平較低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有的醫院消毒觀念淡薄,內部監管缺失,護士數量不能滿足需求,醫護人員缺乏系統的消毒操作培訓等。

         日常外部監管缺位

         既然內鏡消毒現狀不容樂觀,那么有沒有一個機構專門負責對其進行日常監管?已經建立起來的監督機制是否合理?

         “從醫院內部來說,感染管理科的監督起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護師袁曉寧介紹,每個季度該院感染管理科會對消毒內鏡、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醫務人員手衛生情況進行監測,如存在問題,醫院感染管理科會及時督促整改。

         除了靠自覺,在醫院外部有沒有機構或部門對內鏡消毒日常監管負責呢?

         北京市朝陽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高丹丹表示,各區縣衛生局對醫療機構的例行檢查中,有時會涉及內鏡消毒的檢查內容。記者曾跟隨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人員去北醫三院進行內鏡消毒檢查。檢查中,衛監所關注更多的是相關醫療和消毒設備器材是否具有相關批文、消毒記錄是否齊備、是否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等,對消毒技術層面涉及不多。

         近年來,衛生主管部門從上到下加強了對醫源性感染防控的觀念和力度,衛生部開展的“醫院管理年”和“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均涉及對內鏡消毒狀況的檢查。但是,如何加強對醫療機構消毒管理的日常督導,如何從源頭上有效遏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是衛生部門還需探索解決的問題。

         內鏡消毒標準將細化

         對于如何解決我國內鏡消毒合格率不高的問題,李六億指出,首先要提高從業人員對內鏡消毒滅菌工作的認識。

         李六億說,在她參與的相關檢查中,發現部分內鏡室工作人員的消毒滅菌知識欠缺,消毒時間不夠。如使用戊二醛消毒液的消毒時間低于規范要求時間;使用氯已定消毒胃鏡時,缺乏消毒劑的濃度監測和消毒滅菌效果的生物學監測等。而這些都只有通過加強培訓才能解決。

         武迎宏指出,目前我國在纖維內鏡清洗消毒領域還缺乏系統性研究。隨著醫學的發展,纖維內鏡更加精細,結構越來越復雜,材質日益多樣化,不同附件對溫度、壓力及化學消毒因子的耐受性是不一樣的,如何高效、快速、低耗地對它們進行消毒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從2004年衛生部頒布施行《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至今已有6年多時間。這期間,我國內鏡診療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內鏡消毒的部分流程和相關技術指標也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據了解,今年衛生部已經啟動了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標準的制定工作。目前國內已有相關機構啟動了針對全國內鏡消毒狀況的調查,以便為規范制定提供更多基礎數據。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誠聘英才Join us

      合作伙伴Partners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工體東路美林大廈11層

      電 話:010-81703777

      郵 箱:cjm@changjiangmai.com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_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观看无码av福利一区_乱人伦新中文无码av

          <track id="0sjhs"></track>

        1. <wbr id="0sjhs"></wbr>